長城一般指現存中國的明長城,東起鴨綠江邊的虎山長城,西至嘉峪關,全長7,300多公里,合14,600華里,所以被稱為萬里長城,在西方也常被稱為中國長城。長城平均高6-7米、寬4-5米,是建於中國古代的浩大的軍事防禦工程。也是世界上僅有的幾個巨型結構以及世界上人造建築的幾個記錄保持者,其長度,佔地面積,重量等。以長城為分界,長城以北常被稱為塞外(北部和西北部)或關外(東北部),而長城以南稱為關內。



























































中國長城的修築始於春秋戰國時代,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其中尤以秦、漢、明三代的規模最大。唐朝時,由於北方的突厥已經被擊敗不再成為威脅,未修長城;宋朝時,失去燕雲十六州使得修築長城變得沒有意義;元朝統治者是蒙古人,僅對一些關口做了修繕,僅僅起到盤查路人和商路驛站的作用;與元朝類似,清朝也未修長城。而現代修長城,除了是對古蹟的維修和保護外,部分程度上也是為了發展旅遊,但在軍事上卻已經失去意義了。



長城既是農耕民族的防禦前線,也是向遊牧民族發動反擊的前進基地。在古代,遊牧騎兵有優良的機動能力和強大的攻擊力,但是對於城垣防禦體系卻無能為力,因此長城的修建的確能夠有效的抵禦北方民族的侵擾。長城的存在,對古人來說,是一個防禦入侵的精神防線;對近代而言,中國人更是以長城做為中國的象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ixx198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